2023年度少年你观后感400字(3篇)

时间:2023-04-01 22:30:3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少年你观后感4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少年你观后感400字(3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知道观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少年的你观后感400字篇一

故事背景设定在高中,尤其高三,这是比较脱离实际的,绝大多数校园霸凌多发生在初中阶段。一方面处于青春的快速发育期,有人发育快,体格健壮,躁动的力量无处安放,于是带头开始浪,吸引了一票簇拥者,这是人类原始基因在作祟,无法避免的呀。另一方面初中生心智未开化,是比较不讲道理的,闹起来也是分不清轻重的。

高中就不一样了,校霸要么成绩太差考不上,要么自己不想上学辍学,再加上年龄已满16周岁,已到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所以高中校园本身就缺乏校霸诞生的土壤。另外高考压力,青春荷尔蒙悸动,个体意识醒悟等等,高中生更多偏向关注自身,真的没闲工夫去霸凌别人,所以真不能怪青春校园片千篇一律,电影能讲述的,无非还真是只有抄作业、打架(注意不是霸凌)、早恋、堕胎等话题。

不是有意抬杠,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只是就事论事,替高中生小小鸣冤一下罢了。当然了,我们无可否认《少年的你》意义所在,凭借着四字弟弟的流量与人气,能够让更多的人重视校园霸凌、思索防范减少校园霸凌的方法,这已是功德无量。

从演员来说,周冬雨演技平稳,易烊千玺及格,比科班出生的周冬雨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易烊千玺扮演的小混混欠缺一些江湖痞气和匪气,更多像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没文化又心地善良的憨男孩。但实话实说,易烊千玺已经够惊艳了,扮丑、毁容、尤其是剃头那一段,都能够让观众忘记他流量小生的标签,同时感受到他对电影的尊重和真诚态度,所以既不粉也不黑,客观祝四字少年能够在影视表演上越走越宽。(感受到我顽强的求生欲望了吗?)

从电影节奏来说,一开始情绪点就起高了,胡小蝶的跳楼,警察的调查,魏莱的恃强凌弱,都在营造步步紧逼的压迫气氛。这样的剪辑手法能够吸引观众快速进入剧情世界,但导演没有处理好这个情绪点,让它一直悬在上空,胡小蝶事件的无疾而终,让观众被吊起的情绪得不到释放,所以我会感觉整个电影节奏平平,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中途是有些许看不下去的。

再说说电影的结尾,小北替陈念顶罪的桥段,太像苏有朋导演,王凯主演的《嫌疑人x的献身了》,感觉像成一部悬疑犯罪电影了,这属于严重跑题,写作文是要扣很多分的。所以电影在周冬雨查看高考成绩,与妈妈相拥而泣,似笑非笑时就可以结束了,剩下的是非真假,让观众自己玩味去,这样完成度就够了,现在画蛇不足反类犬了。

最后,抛开电影本身,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校园霸凌。

借着《少年的你》热度,加上校园霸凌的强话题属性,这两天自媒体圈各种文章满天飞。但套路都大同小异,你看看我说的对不对,首先把电影故事说一下,引出校园霸凌话题,然后再从网上搜罗一二三个真实的校园霸凌事件堆砌,最后振臂呼吁大家重视校园霸凌,杜绝校园霸凌,同时还不忘撒鸡汤,哪怕遍体鳞伤,也要相信爱,相信美,相信真,我tm相信你个鬼,糟老头子坏的很。

史记有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意思是说,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众多自媒体文章只会挑情绪,说空话,避重就轻,他们从不会去深一步思考,既然校园霸凌产生了,我们要如何有效去面对和解决他们。

吉橙君不才,我给不了原创的解决方法,但我想起熊浩曾经在奇葩有过一期辩论,说的是职场菜鸟被前辈压榨该不该say no,这个题目跟校园霸凌有很多相似之处。

请所有的读者和我一起想象,假象我们都被放在一个黑屋子里,每个人手中都握有一把石子,双眼用布蒙了起来,然后会有人问我们一些问题,如果我们的答案是是的,就扔一只石子。

我的问题是:学生时代,有没有被人当众羞辱过?有没有被同学霸凌过?有没有参与过霸凌别人?

如果大家足够诚实,我相信那个石子一定是哗啦哗啦的,我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上述三个问题,我本人都曾经遭遇过,想起某人某事,仍然五味杂陈。

这个实验的结论无非是告诉我们,每一个被欺凌的弱者,你根本就不是孤木,根本就不是孤掌,一点都不孤单。

最后,允许我用熊浩的原话结束本文:

“当你在弱势的情境下,若想崛起,若想为自己的权利抗争,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尽量发光,你不是相信这个光可以照亮一切,只是因为,黑暗里的一点点光,在远处会特别耀眼,其他的光会看到你这扇光,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我们相互找到,然后我们一起发光,这种光,才能把那个压榨的阴霾照亮。

少年的你观后感400字篇二

提心吊胆地看完电影《少年的你》,为主人公陈念同学的命运担忧,如同担忧着自己的学生,这可能是作为老师看这部电影与其他人的不同。

这是一部反映校园欺凌的电影,里面的暴力场面不仅让人揪心,更令人气愤。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大脑也在不停地运转。

校园欺凌令人深恶痛绝,这在每个学校都或多或少,或重或轻地存在着。每个家长和老师都期待孩子们有个安全和谐的成长学习环境,国家和学校也已经在采取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在此,我不再对如何治理校园欺凌的具体措施多做阐述,我在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那些让人感到可恶、可怕、可气的霸凌者,还未成年就有如此罪恶,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一个恶魔?

我说他们是恶魔一点不为过,因为有些孩子就在他们的欺凌之下失去生命,或者被痛苦煎熬得生不如死。

影片中的魏莱,长相漂亮,却有着蛇蝎般的心肠。胡小蝶同学在他们几个持续的欺凌之下,不堪受辱跳楼自杀。

而魏莱在警察询问时,竟然冷漠地说:她死了,她的父母可以和学校要几十万啊,比供他上大学合算多了。

没有半点同情之心,没有负罪感、内疚感,更无半点悔悟,简直毫无人性可言。

这个人物的塑造并非完全虚构,现实中确有此类学生,把他人的受伤和痛苦甚至生命完全不当回事。

如此可怕的冷血、冷漠,从何而来?

影片后半段的一个细节,揭示了这个秘密。

魏莱怕小北报复她,在和陈念哀求时说了一句话“我不能再复读了,因为上次高考没考好,父亲一年都没有理我。”

一个父亲,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就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我知道这并非个例。

很多家长传递给孩子的,就是有条件的爱——只爱优秀的孩子。虽然这并非本意,但是恶果已然结出。

也就是说,在坏孩子魏莱的内心,依然有着痛苦的挣扎。她欺凌陈念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源自自己心理的扭曲。

而这种扭曲,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警察调查魏莱母亲时,这位条件优越的妈妈竟然在为女儿开脱时说:现在孩子心理太脆弱,并且对底层家庭充满了鄙夷。她认为胡小蝶的自杀与她女儿毫无关系。

可以断定,魏莱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母亲遇事偏袒孩子,掩盖孩子过错。另一方面,父亲没有承担起教养责任,只知道和孩子冷战,不去解决问题。

当一个孩子得不到该有的教育,或者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然,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父母师长的温暖,他的内心就渐渐变得又冷又硬。

这类学生没有了善意和同情,没有了怜悯和爱心,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就会用作恶来填补自身爱的缺失。

其实这类孩子内心深处也是痛苦的,尽管很多人包括他们自身都意识不到。况且,有些霸凌者本身也是被欺凌者。

因为爱的缺失,他们的痛苦都掩盖在表面的强悍里。

这种爱的缺失造成的痛苦到了一定程度,邪恶就会从潜意识中如豺狼般凶猛地窜出来。

他们想让自己缺爱的痛苦得到平衡。

这种平衡的结果就是,他们会结伴去欺凌弱者,让别人也陷入痛苦之中,用他人的痛苦来补偿自身痛苦形成的缺憾。

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些可怕的霸凌者,在他人被打得鲜血淋漓时,在他人恐惧害怕时,他们却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这扭曲的笑容的背后,是他们自己的痛苦得到了释放,他们的压抑得到了缓解,他们在虐待殴打他人时感到了满足,得到了快感。

这是怎样可怕的心理啊!

在这里,还有非常可怕的,老师或者家长会对被欺凌者盘问:“人家为什么不打别人,偏打你?”

确实,有些孩子是爱惹事,因此被打。但更多被欺凌者是无辜的,因为霸凌者的心理扭曲,很容易就会找一个他们看不顺眼的同学,或者是因为学习用功成绩好,或者天性懦弱,或者曾经无意中冒犯过他们。

很多时候,那些被欺凌的孩子就好像是被他们抽签抽中的。

所以,我们作为大人,不能简单粗暴地再往被欺凌者伤口上撒盐。

重新回到刚才的话题,霸凌者并非没有恐惧,魏莱也欺软怕硬。影片最后设计的是魏莱被陈念在情绪失控时推下台阶误杀。

其实,很多欺凌弱小者的所谓小霸王,最后都没有好结果,因为好多弱者一旦被逼到绝路,有的会绝望自杀,也有很大可能会绝地反击,让霸凌者付出血的代价。

我们当然反对以暴制暴,被欺凌者要拿起法律武器与他们斗争。只是,我们因此也可以这样说,那些可恶者,其实也是可怜虫。

一个内心感受不到爱的人,会变成一个冷血者,这既是可怕的,也是可怜的。因为如果长此下去,他们必定也会跌入痛苦的深渊,更何况随着法制的健全,也会得到法律的严惩。

我希望电影带给我们的,除去对校园欺凌的重视,还有就是,对霸凌者不只是痛恨,更要改善霸凌者产生的土壤。

借用一个心理学家的话:霸凌者用攻击他人,传递了一个信号,可惜没人能够读懂。

愿每个校园都能尽早消除霸凌,愿每个孩子都享有安全和谐的环境。

少年的你观后感400字篇三

一部电影,能够获得广泛的关注与认可,而且好评如潮,票房飙升。除了自身的艺术魅力,必定是与社会现实和社会的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的缘由,因而才能有力地拨动着千万人的心弦,触及着社会之神经。目前正在热映热议的《少年的你》,便是这样的一部优秀的上乘之作。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影片。催人泪下,是她的艺术架构和主演的精彩卓越。发人深省,是她“校园欺凌”主题所反映的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影片以简单的故事情节,简洁的语言和快捷的节奏,步步深入地揭示着一个敏感、沉重,而又现实的主题:“校园欺凌”。进而引人思考着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校园和我们教育上的某些缺失。简单的故事情节,可谓简单,没有故弄悬殊和错综跌宕的陈述铺排,就像是你身边的自然真实。简洁的语言对白,则留给了镜头太多的意境与意蕴。尤其是影片的最后,当周冬雨饰演的好学生陈念和易烊千玺饰演的小混混小北在监狱隔着一层阔大的玻璃而久久相视的场面,可谓精彩绝伦:两张时而分离,时而交叉重叠着的脸,变幻演绎着各自的内心世界。希望、破灭、不甘和救赎……万千思绪,百般滋味。虽不曾一丝言表,却又彼此心照不宣,一切皆在不言中,可谓无声胜有声……

关于影片本身,已有诸多评述,无需赘言。我想说的只是她“校园欺凌”主题所带给人们的巨大冲击与沉重思考。这便是这部影片横空出世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之所在。

纯洁美丽的校园,本应是一方净土,聚集着万千蓬勃向上的美好未来。然而,由于家庭、社会和教育上的某些缺失,致使一些原本纯洁的灵魂,被扭曲成变态之恶魔,犹如一匹匹害群之马,制造出一出出原本不该发生的校园悲剧。其结果是害人害己,青春靓丽,亦毁于一旦,例如《少年的你》中的魏莱。

“校园欺凌”,无疑是一种怪胎,而且是一种原本不该诞生的怪胎。它之所以能够畸形出世,且频频而生,完全在于有其能够滋生与成长的土壤。这种土壤,首先存在于一些问题家庭,然后才是校园与社会。就家庭而言,它应该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所和天然的学校。然而许多家长却并没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而去尽职尽责。诸如关爱失当、教育不足和道德表率之不够,都直接影响着子女的身心发育。尤其是在子女的成长进入到到青春期这一拐点时,非但没能与时俱进,去悉心地关爱和适时地沟通疏导,反而一无所知和视而不见,甚至于不知所措。让靓丽的青春在骚动之中一步步地迷失与走向扭曲。无数的社会现实,已经千遍万遍地告诉过我们: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大凡缺乏高尚情操和高尚人格的家长,播下的往往都是不幸的种子。从电影《少年的你》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好学生陈念,小混混小北和校园的欺凌者魏莱等,他们的问题之所在,都源自于他们的原生家庭。被欺凌者陈念不仅是单亲家庭,而且母亲长期躲债在外而自顾不暇,对于她在校园里所经历的一切,一无所知;
而另一面的欺凌者魏莱,虽家境优越,父母高贵,但她在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变化与扭曲,同样是她父母的一个盲点。即便是逼人致死,其母非但浑然不觉,反而想当然地推诿因由,认为那个校园跳楼的胡小蝶是自身的玻璃心所致,与她自己的乖乖女魏莱绝无关联。小混混小北,其原生家庭更是极其不堪,尚在年幼之时,其父母便极其自私而又狠心地先后弃他而去,让他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社会弃儿而饱受欺凌,并逐步地沦为一个欺凌和被欺凌着的社会混混……正是这些问题家庭中的关爱与教育的缺失,以及那些身为父母者,或因自身的道德沦丧,或因无知而茫然失责,才最终导致了一个个这样或那样的青春扭曲,从而导致了那一桩桩原不该发生的校园悲剧,就这样或那样地频频发生了。因此,我们在通过影片而发问校园、发问社会和发问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深刻地思考和警示我们的家庭和我们那些正身为青春期子女的父母者,将如何去修为表率,将如何去深切关爱、将如何及时而又有效地去沟通和陪伴自己青春期的子女,让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回到电影里的剧情,我亦如许多观众一样,被周冬雨扮演的陈念在练习本上写下的那一句话所深深打动:“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这无疑是在逆境中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梦想与希望。如果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都能够像影片中小北对陈念所言的那样:你在前面走,我必定在后面保护着你的话,那么,我们的“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和校园悲剧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吗?

思考,是为着改变。只有改变,才有希望。只有改变,才能砥砺前行。

德国哲学家卢卡·雅斯贝尔斯曾在《什么是教育》中讲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纵观现实,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教育,却往往一味地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而疏忽了教育的本质。但愿随着这部《少年的你》的闪亮登场和深刻演绎与警示,能引起我们全社会对于校园和教育的关注与思考,让我们的校园真正成其为校园,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成其为教育,让我们的未来能够茁壮地成长为未来。

推荐访问:观后感 少年 少年你观后感400字(3篇) 2023年少年的你观后感400字(3篇) 少年的你三百字观后感